大陸邁向高鐵時代 雙高鐵工程 用市場換技術
【中時電子報 】
白德華/綜合報導

爭執十多年遲遲未決的大陸京滬(北京-上海)高鐵和滬杭(上海-杭州)磁懸浮鐵路,中共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昨天終於確定立項建設。被譽為僅次三峽工程的「中國第三大工程」─京滬高鐵最快年底開工,完全採自主研發,時速三百公里,而滬杭磁浮鐵路則預計在二○○八年建成。

兩項目批准,意味大陸開始邁向「高鐵」時代,且由於商機龐大,已引起包括德國西門子、法國阿爾斯通、日本川崎及加拿大龐巴迪等四大外資巨頭的摩拳擦掌。

京滬線國產化 外資可融資

京滬高鐵將採高速輪軌技術建設,全線以最高時速三五○公里、運行時速三百公里設計,一次建成高鐵線路一三二○公里。此一項目將由新組建的京滬高鐵有限責任公司,負責項目建設和運營,融資方式則採多元形式,容納外資參與。

發改委負責人表示,京滬高鐵的建設對緩解長期運營緊張的京滬線,將有莫大助益。從提出修建方案到正式立項,總長一千四百公里的京滬高鐵用了十二年的時間。中共鐵道部部長劉志軍說,京滬高鐵除採用國產技術裝備外,還將採市場化融資方式解決約一千四百億人民幣的建設資金。

另外,獲批的磁懸浮滬杭線全長約一七五公里,工程概算約三五○億人民幣。其中,浙江段正線全長一○五公里,全線高架,設杭州東站和嘉興站。磁懸浮滬杭線車速正常運行速度為每小時四五○公里,中心城區內最高正常運行速度為時速二百公里。

滬杭線商機大 四外商爭奪

滬杭磁懸浮預計在二○○八年建成,並於二○一○年上海世博會前投入營運。業內人士說,這條連接上海、嘉興、杭州三地的磁浮鐵路建成後,將實現「兩百里滬杭,一小時往返」,大大提高長三角地區經濟效率。

另據了解,中共鐵道部也已開始訂購時速三百公里的高速列車。去年十一月訂購了德國西門子六十部高速列車,而法國阿爾斯通、日本川崎重工、加拿大龐巴迪等製造商也正加緊推銷活動,上述四大外資巨頭也亮相爭取京滬高鐵的商機。目前,已開工的京廣線武漢─廣州段、隴海客運專線鄭州─西安段等,已按高速鐵路標準設計。

至於技術要求高的核心部分,目前,列車、通訊、信號、供電等系統,都要從國外購買;項目設計、施工監理等專業服務,大陸也沒有經驗,需從國外聘請。因此,中共鐵道部經濟規劃研究院原副總工程師文力說,如何趕在京滬高鐵招標前,把海外機車生產的核心技術轉化為自主產權,「以市場換技術」,將是中國整個高鐵建設的關鍵所在。

根據大陸《中長期鐵路網規畫》,到二○二○年全國鐵路營業里程將達十萬公裡,主要繁忙幹線將實現客貨分線電氣化比率可達五○% 。業內人士測算,要實現這一目標,鐵路建設的資金總需求為二兆到二.五兆人民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