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過去曾看過喜福會的人都會被譚恩美的小說所吸引住,雖然我是看改編的電影,不過都感受的到譚恩美安排劇情的前後相關性,尤其在這部小說中,更令人感到訝異,所有情節都安排的很恰當,文詞也用的很細 膩(有些也得歸功於影子作家^^),尤其是描述露絲還是少女時期的心境,有許多可愛的想法言語出現,讓人 也一併回想去過去少女時期的單純。雖然她是華裔女作家,但卻對中國的描述非常深切,有股很深的感情在 ,或許很多也是作者的投影。

  故事裡的三代母女間都有些隔閡在,寶姨藏著她的秘密,僅靠著手語跟璐琳溝通,直到死後璐琳才藉寶 姨手稿得知真正的事實,這一段最令人感動了,尤其是寶姨無法保護自己的女兒,卻又被自己的女兒討厭; 璐琳跟露絲之間則是文化的不同,露絲從小出生在美國,受到的教育即與璐琳的傳統中國教育不同,尤其從 一些小細節可以了解作者特意的安排,璐琳生長的家庭是墨店,從小耳濡目染,接受完整中國文化,藉由文 字想讓露絲接觸中國文化,造成露絲的個性被教導的很中國,不過又有一半的美國,語言也造成了些許隔閡 (所以語言還是相當重要的啊,學會了母語,才有機會了解這一個種族的文化),她們也是藉由璐琳的手稿得 以化解許多誤解,難道這是中國人的作風嗎?很多事情不願意用說的,只希望偷偷的讓對方知道,所以就藉 由文字了…。整篇小說瀰漫了一股鬼神交雜的氣氛,老人失智症不知道是不是會產生幻想?璐琳總是被露絲 認為常在幻想,忘記了現實,但是,實際上很多都是誤解,璐琳記得很多真實而露絲不知道的事件,真的很 想看看這部小說拍成電影的樣子。

  寶姨及璐琳都讓我十分欽佩,或許是作者特意將其兩者角色美化,表達出她對傳統中國文化的欽佩,將 中國女性描述的非常堅強,也或許是時勢所趨吧,為了家人,可以變的超乎常人的堅毅,尤其是璐琳的一生 ,歷經許多戰亂還有承受著許多打擊,失去親人的痛苦,還有承受傷害親生母親的愧疚感,一輩子都要記得 母親的痛苦。

  對了,作者有一個事件謎沒有解開,就是露絲為什麼每到8月12日就無法開口呢?我猜..大概是寶姨真 的有附在她身上吧,一直跟隨著她們母女,不能說話或許就暗示著:跟寶姨一樣,與璐琳只能用肢體來溝通 ,過去不就是這樣的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0 的頭像
    小0

    only 0

    小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