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顏蘭權、莊益增
製片:馮賢賢
製片商:公共電視台
上映日期:2004年
片長:175 min
官方網站:http://gec.kmu.edu.tw/happyrice/index.html

介紹:
無米樂描寫的是一群台灣農民的故事,其拍攝手法為貼近現實的紀錄片,拍攝地點則為位於嘉南平原,有「臺灣大穀倉」的-臺南市後壁區。該片以平實手法,描繪台灣農民在外在環境不允許中,如何延續稻作農業。雖然導演顏蘭權與莊益增人文的底子與著重真實影像的業餘堅持讓此紀錄片少見劇情張力,不過正是這種平實,讓整片更顯得具有說服力。也因此,大部分影評人與觀眾都給予該片一致好評,認為是近年少見的優良紀錄片,甚至凌駕同時期出產,造成轟動的千萬票房紀錄片《生命》。

2005年,該片於出版後一年僅於台灣四大城市(臺北、臺中、臺南、高雄)計5間商業電影院聯映。雖定位小眾放映,但仍有新台幣200萬元的收入。

獎項:

2005年,台灣最受歡迎的國產片
2005年,台北電影節「百萬首獎」、「媒體推薦獎」
2004年,國際紀錄片雙年展「台灣獎首獎」
2004年,南方影展「不分類首獎」、「觀眾票選獎」
2004年,金穗獎「紀錄片優等獎」

主角:

崑濱伯:崑濱伯,農村務農的七十多歲台灣農夫,另外也開一家種子行。
崑濱伯妻:耕田也作家事的台灣傳統女性。
煌明伯:務農,也以打棉被貼補家用。
文林伯:罕見以耕牛種田的台灣農夫。



****
很早以前就聽過這部片了 但是一直沒有機會看
剛好這次電影館在播映「台灣經典紀錄片重現」影展!
太棒了 有機會看到^^

莊導原本是想拍2002年台灣加入WTO後對本地農民的衝擊
後來2002年開始拍攝時
發現當時台南菁寮地區的農民們都尚未意識到WTO對他們的影響
片子拍攝歷時15個月 兩段稻穀收成循環
因為長久的拍攝 才讓主角們在鏡頭前顯得自然
從這部片中可感受到農民們對土地的感情以及他們的辛勞
因為這塊地區被政府規劃為農業保護區 不能開發工業
卻又對農民保障不足 顯得成為社會階層的下層

在現代社會中 真是非常諷刺的一面
順應自然 辛苦供應人類食物的農民卻不被社會中上階層的人感恩
反而被政客、商人操縱剝削
但是不因此改變這些農人對社會的看法
即使不滿 他們依舊守本份 這都是大自然所給予他們的智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