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是最初的老師:一位母親的十年教養札記

作者:蔡穎卿 (BLOG:www.wretch.cc/blog/bubutsai)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07年01月20日

佳言:

※ 陪伴孩子成長的路上,我總覺得自己所需要的教導並不比孩子少;我們一樣需要提醒和自我撿討。但是當我們嘗試修正自己被偏見所困的價值觀時,我確信孩子們會因為我們的努力而得到另一片更開闊的天空。

※ 養育你們之後,我才開始懂得探索自己。你們是我成長的靈感。

※ 因為我是母親,所以我願意比孩子更積極地面對成長的困難。

※ 洗碗很重要嗎?我想,任何照顧自己的生活技能都很重要,更重要的是,這些一起分工完成的家事代表家人同心協力、相互體貼的情感。教育和日常生活是緊緊相連的,知識也不是只存在書本課業中。

※ 我們無法為你們鋪一條平坦的成長路,但是我們可以用穩定的生活節奏與你們一起努力。

※ 「學習」是人生中可以持續最長遠的過程,應該不是拿「現在」換「未來」這麼簡單的算盤就能說的清楚的吧!

※ 一個十四歲的孩子應該要開始學習有效率地安排自己的課後時間,這種訓練是每個人一輩子都要用的。

※ 一個孩子是被引導被信任才能養成健全自重的學習習慣,像多派功課這樣的方法只能算是消極的防範,而不是積極的教導。

※ 對每個人來說,友誼是生命中非常重要的情感學習,一分品質很好的友誼不只可以維持很長久,還可以不斷衍生出新力量,但是培養一分優質的友誼需要智慧,也需要非常用心。好朋友所要拉近的距離並不是「形體」上的,而是「思想」上的,否則遠離的人們就沒有辦法維繫他們的友誼了。

※ 陪伴兩個孩子長大,讓我想起每一家都有自己的大腳印故事。大腳印是一種足跡,留下當中某一個孩子成長的風格,其它孩子或許可以研究、可以欣賞也可以引以為榜樣;但無論如何,就是不要把大腳印當成其他孩子的成長標準,也不需刻意隱藏、視而不見來保護另一個我們認為比較不行的孩子。我相信當父母最重要的功課,就只是對孩子們留下每一雙或大或小的腳印,都仔細端詳並深深愛憐

※ 我知道升學壓力在任何環境裡都不能免除,一如生活裡的競爭。但是如果孩子在努力中不只追逐成績、名次而能真正體會到學習本身的快樂、滿足,以及為自己盡力之後的成就感,那競爭也可以是一種成長的激勵。

※ 我真感謝學校有那麼好的安排(社區服務),來幫助她從真正的社會裡體驗生活。那些地方多半並不美麗也不開心,但如果能用一種既非到此一遊、也非認識一下的心情,努力去做社區服務,所累積的其實不只是一個小時、一個小時的服務認證,而是一塊塊心靈成熟的基石

※ 孩子對祖輩的親愛與敬重常常讓鄰人與朋友感到訝異,更讓我們感到快慰,那樣的情感最直接的受惠者其實是我們夫妻。我說「受惠」的理由是:自己想要孝順父母的心意,因著孩子的加入而更美好和諧,而孩子在當中也學到了她們對父母的尊重與感謝。韓國鄰居告訴我她的孩子不喜歡老人,因為年長的人多半囉嗦、固執,外表也不清爽。我倒覺得關鍵在於我們同不同意孩子這種看法,有沒有帶領他們去觀察年老的必然、去回顧年老一代曾做的貢獻。使他們了解那些付出就是今天我們的資源,所以誰都沒有資格用「喜歡」與「不喜歡」來評斷對年長者的情感。如果愛是絲帶,我願意教會孩子如何使用這些絲帶來聯結老人日益淡薄的關懷,讓他們從小學著用這些絲帶為自己的生命編結出美麗牢固的親情之結。

※ 把妳學得的知識,從腦中移往心中,要感謝可以接受教育的每一個機會。

※ 大學是一生中最好的教育機會,知識與生活的學習應同時並進;一個大學生可以在完全自由的環境中訓練自己對時間、情感與金錢的管理。

心得:

從看洪蘭老師的書開始,我就很愛看親子教養的書,雖然自己都還沒有小孩,但是家中有小孩,小孩長大的過程都一一看在眼裡,因此邊看自己也有所體會。作者文字舒暢,原來她是中文系出身(越來越覺得中文造詣很重要),更能幫助孩子學習中文,實在太偉大了。書中許多句子非常感人,這是一個用心的媽媽陪伴孩子成長的記錄,相當值得父母親參考,且文字表現誠摯,比起洪蘭老師的書更具說服力,洪老師一向以科學角度說明,是教育父母的好老師,而這本書的情感成份較多。

透過此書可了解其他國家、學校辦學的方式,許多是我們只接受台灣教育的人所無法想像的,費城賓州大學更是用心的不得了,不似台灣的大學將重點放在如何將排名更進一步、藉由大量獎學金吸收成績優良的高中生等,卻沒有努力塑造優質、充滿情感、讓大學生盡情發揮的環境,使得國內大學生也成為「文憑導向」的學生,失去了大學原來的意義,讓我更想把孩子送出國求學了。賓大就連選課都有資深指導者約談協助,反觀國內國立大學學生自救在bbs設立課程討論版,但重點都是在討論「哪些課是營養學分?」諸如此類的主題..so sad,台灣有這麼多大學,有多少比例的大學生是真正有目標、認真求取知識的呢?這都是惡性循環的呀..。在看了樂旂的大學生活後,突然也覺得慚愧起來,真想重過一次大學。

相比之下,連曼谷國際學校的制度與觀念都比台灣教育環境優,到底怎麼會變成這樣的?讓人不禁為未來孩子們的學習環境擔憂。

可惜的是我很想知道的現代小孩迷電視、迷電動以及棘手的青春叛逆期、戀愛等問題,難道作者的孩子都沒遇到嗎,在書中倒是未所著墨。我最愛的幾篇為:「營造媽媽氣氛」、「珍惜每一雙大小腳印」、「孩子是看著父母的背影長大的」、「溫馨滿溢的賓州大學」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