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很好奇去澳洲WH到底是不是會賺錢回來這回事
我都說我差不多是打平再多賺一點點而已
這純粹是概念來想 問我到底是多多少我卻說不出來

當我要整理我的財務時
我才發現這真是大學問
我在澳洲的每一天都寫日記、記帳
我卻也無法將它們整理的好好的
來檢視我到底賺了多少錢、剩下多少錢
都是在澳洲的費用就不用頭痛了
加加減減就出來了

但實際上不是這麼回事
實際費用別真的多到不像話
加上澳幣匯率大幅升降
我在澳幣跌的時候都儘量用台灣信用卡購買機票
感覺就好像有省到(數字的迷思)
畢竟我帶出去的澳幣大約是27~28:1價值
刷卡那陣子降到21~26:1價值(含信用卡手續費)
就比較不會心痛~~(還會有機票比較便宜的錯覺)

帶回來的錢即使跟當初帶的錢差不多
不過現在澳幣又比一年前的大許多
這樣算起來 我把這筆錢帶出去又帶回來
比放在銀行的利息就多很多了

一向沒什麼理財概念的我
突然也覺得這樣挺有趣的呢!!
仔細去思考一下錢的流動問題~


【到底是哪些錢在流動阿?】


仔細想想人在澳洲的收入花費:

收入:工作收入、銀行利息、撿到錢、CASINO中獎等、退稅、退休金(尚未申請)等
費用:當地花費、銀行管理費用、刷卡買機票(台幣)、購物、辦理支票託收延伸費用等


工作收入當然是維持生活、存錢旅遊最大的支柱
下表是我的工作收入簡表
我覺得我找工作算是漸入佳境
剛開始雖然薪水高 不過day off太頻繁
會太拖時間 day off的時間若是長到一兩週
就最好及早換工作 不要再浪費時間了
不然一年的時間很短 很快就過去了 會沒時間玩樂啊~~囧

我做過工作中最有效率的工作便是草莓園
時數很穩定 可集中存錢
加上那段時間真的是只為了存錢和吃草莓
一切費用從簡 把錢拿來玩樂多




【在澳洲花費究竟有多少?】


剛到澳洲的前兩個月以外 我幾乎都有把99%的費用記錄下來
我的花費真不是普通的高
因為太隨性 不忌口 想吃就吃 零食狂買
我朋友之前幫我估算一個月600元
我從沒降到600元以內過 囧

表內收入僅列工作收入 支出則以帳上為主
不含銀行管理費、利息以及台灣信用卡消費等
前兩個月比較沒認真在記
我想住宿費跟交通費會比較值得參考

有趣的是在沒有工作的時候 花的錢就很驚人
(不只是花在旅遊 casino也是很有可能的)
有工作的日子 花費比較容易控制住:p



雖然花的很隨性 但有時要省也是會省
摘蘋果的日子與外隔絕 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可能只有喝幾口水
晚上就吃個餅乾就睡覺了
因為當時快山窮水盡 眼裡只有$$
(但是那趟真的失策 賺的錢不夠來回TAS的錢)

山窮水盡不只這朝
蘋果惡夢結束後回到Melbourne正好碰上澳網活動
市內所有住宿起價 不僅貴還不一定訂的到
加上沒工作 燒錢燒的很快
又找不到工作 後來在Adelaide的朋友說可能一個月內會有工作
於是我們放棄原本已經講好在Queensland的工作
到Adelaide去 結果沒想到又多等一個月
沒事的話就會泡CASINO 又在燒錢XD
那時燒的最嚴重 已經幾乎用完要回台灣了
沒想到總是在最危急時會稍來工作消息
用到快沒有的時機大概在澳洲這年就發生了兩三次了
就是這樣才存不到什麼錢
因為存完後就開始當大爺玩樂 ^^|||

Anyway最後我只能用最簡單的方式
把手邊有的澳幣扣除帶去的
這就是最簡單最不合理的算法了

換個方面來想
要是我沒有帶錢回來 那還真是最簡單的算法了!!
因為全都是負的 ㄏㄏ
突然覺得工程經濟很重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