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穿山越洋貫東西」清代交通特展

臺北市文獻委員會自9月20日至10月10日,於台北228紀念館特展室舉辦「穿山越洋貫東西─清代臺北交通特展」,本次展覽透過從移民到住民、生活的交通、海關與開港、清末現代化、歷史大事記等五大主軸呈現出臺北這三百多年來,前人如何篳路藍縷,穿山越洋貫東西,進而引領臺北走向世界舞臺。

特展開幕式特以「涉山跋水走萬里路傳遞公文」作為開幕橋段,由文化局長廖咸浩打開長達2.5公尺,當年由劉銘傳等人上奏朝廷有關交通郵政建設的奏摺,並閱讀一小段,後將奏摺公文交由臺灣博物館蕭宗煌館長(其腰帶有佩帶清代當年郵傳部所製之腰牌),再由海關博物館葉倫會館長將轉交之奏摺放入當年大型之清官封及郵遞公文信封袋內,最後由郵政博物館林幸男館長將公文信封袋投入大型之清代郵筒內。

文獻會表示清代早期先民除了步行外,最常使用的陸上交通工具就是牛車與轎子,道路則是狹窄不易通行,尤其下雨後更是泥濘難以通行。直至清末才有劉銘傳引進人力車,並重新規劃街道,並且從國外引進第一輛蒸汽碾路機,將道路碾平後,鋪上石塊或石板。相較於陸上交通的不便,淡水河流域上的航運則顯得熱鬧許多,從展出的老照片或版畫中可發現舢板船、紅頭船等各式船隻往來於淡水河的身影。另外更值得一提的是,當年劉銘傳為建造由大稻埕往南的鐵路,建造了跨越淡水河的淡水大橋(後更名為臺北大橋),該木橋靠北一段採鐵鐵製旋開橋,開啟後可通行帆船。

本次展出的物件相當豐富,包括「拼板輪牛車」、舢舨船、紅頭船、竹筏、人力轎之實物或模型,西方傳教士或探險家所拍攝的舊照片、銅版畫或撰寫之書籍,典藏在故宮與交通有關之奏摺、奏摺抄檔,及與郵政、鐵路等展示議題有關之公文信封、紀念幣、模型等。


台北228紀念館網站
參觀資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0 的頭像
    小0

    only 0

    小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